Warning 警告

Copyrights 版权
All text and images contain in this blog are NOT to be republished without permission in writing from the copyright holder.
所有文章与照片版权属作者拥有,欲使用任何照片或使用文章之部分内容,请来信与作者接洽。若被取缔将采取法律追诉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To-Go.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To-Go. Show all posts

Monday, November 05, 2012

森品堂:冰变 Bing Bian

(网络随聊)

台湾男生最忌于当兵时发生的事件,那种无助感又无可奈何的挫败,发生兵变比被操体力还可怕…。

招牌玩谐音固然不陌生,这家冰店不仅售卖的是台湾改良式冰点,取名「冰变」更是脑筋急转弯也符合也展现其创意。固然新加坡人一直都有机会接触台湾文化,但对于这谐音招牌大多数则不全然明白招牌的幽默,这算是件较让人遗憾的文化隔阂。

前去当天老板大力推荐他们家的酸柑冰(Calamansi Ice)以及国人喜爱的D24榴梿冰(Durian Ice),我固然都是我会品尝的,但最引起我注意的反倒是甘蔗冰(Sugar Cane Ice)。

何以会特别挑这道冰来品尝?因为甘蔗给予人甜的印象,也基于这刻板印象让许多人却步,但甘蔗之清甜则会因为凝结成冰后变得顺口而不是甜腻。于品尝后也确实印证了我的论点,其味清甜柔和,让人再三回味。

我不得不提甘蔗冰的配搭,老板使用价钱较昂贵的蔓越莓干、话梅以及果冻来配搭,蔓越莓干的甘甜及话梅的酸不仅提味也中和了甜酸口感。


酸柑冰顾名思义属酸,除了蔓越莓干和果冻,杏仁片的加入倒是相当有意思。杏仁片口感脆,其味甘微苦,两种搭配起来也极为有趣,若喜欢酸柑的清香,再将酸柑汁挤入,顿时让人非常开胃。

D24榴梿冰于制作上比较其他冰来得复杂些,老板透露是先将果肉弄成浆再弄成冰,选用D24榴梿是基于其甘苦味让真正的榴梿爱好者为之着迷。榴梿冰不仅仅只有冰,上层还淋上榴梿果浆,让喜好榴梿的食客瞬时感觉在吃真正的D24榴梿……。

若你对冰品没兴趣,我建议你点一杯香茅饮品(Lemongrass Drink)来饮用,不仅解渴,还有祛风、消肿、止痛等功能,香茅草主治风湿疼痛、头痛、胃痛、腹痛、腹泻、月经不调、水肿等等等。$1.60一杯,比喝那些不健康的泡泡茶、贡茶等好多了吧?


冰变 Bing Bian
地址:9 Raffles Boulevard #01-105 Millenia Walk
电话:6337 1391
营业时间:11am–9pm;Sun & PH: 11am–8pm
网址:https://www.facebook.com/bingbiananaffairwithice





Tuesday, August 14, 2012

森品堂:Kaldi铝箔包装南瓜汤

(网络随聊)

这篇稿件压了好久,原本是打算用在休息期间或无心写稿时派上用场。哪知道真的有时间休息时,连翻档案都懒……

这是日本一家售卖进口咖啡及杂货商店所出产的铝箔包装南瓜汤,每次到东京都会前去看看,当然还有品尝他们的咖啡。店家经常都会有工作人员于店面外免费让经过的客人品尝咖啡,而我就是如此被他们的咖啡「引诱」进店,并且成为顾客。先前撰写咖啡豆的某篇稿件所提起的手磨咖啡器(Porlex Tall Hand Coffee Grinder)即是该店所购买。

这铝箔包装南瓜汤其实还蛮容易处理,将它倒出摆进微波炉,只需加热2分钟即可搞定;煮一锅热水将整包铝箔包装摆入锅内加热5至7分钟,取出即可食用;又或者以传统方式倒进锅子用小火加热(记得要不时摇晃),直到稍微小沸腾即可上桌。南瓜汤内不仅有南瓜碎末,里头还加入些大红腰豆。个人喜欢在喝南瓜汤时加入一小勺鲜奶提味。

我喜欢南瓜,可惜我妈不爱,所以南瓜不会在我妈的料理当中出现,除非是我自己下厨。我不清楚我妈不吃南瓜的理由,但多吃南瓜确实有益。至于南瓜汤,其实还有食疗的作用。

南瓜性温,味甘无毒,能润肺益气、化痰排浓,驱虫解毒、利尿、疗肺痈、治便秘、止咳兼止喘等。最常听人说南瓜有解毒的功效,由于内含有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如重金属中的铅、汞和放射性元素,而起了解毒的作用。

固然南瓜有益但也不能过量食用,太多则因为胡萝卜素过多,皮肤会显黄色,让人误以为是得了肝病……切记不可过量,免得自己吓自己。


网址:www.kaldi.co.jp










Sunday, June 26, 2011

森品堂:东京壹周记之「Patisserie Hidemi Sugino 杉野英实」

(网络随聊)

对于我冒昧的破坏他店里所设下不准拍摄的规矩,我于此向杉野英实先生慎重致歉。我知道店内是不允许拍摄,但基于撰写上所需,必须将如此精致的蛋糕给记录下来,若这篇稿件有幸被杉野英实先生看到,我慎重的恳请翻译时能谨慎地表达我的歉意,并期望他能给予谅解。

尚未品尝到杉野英实大师精心制作的糕点之前,对于他被众多粉丝如此吹捧很不以为意,直至自己品尝之后,不仅仅只是一个「服」字那么简单,其高超的手艺不仅是让他晋升至殿堂级,几乎可以将他视为神一般来崇拜。

我不曾品过任何让我悸动且又眼眶泛泪的糕点,而他极为精致几乎完美的糕点则在我品尝的那一刹那瞬时无言,根本无法叙述当时的心情,但我非常清楚的是我被他的手艺感动到了。你一定会认为我是过度夸张,但是,若你真实的用心去细品,你就会明白我所形容的一点也不夸张。

当天包括我总共四人,在上午10时之前就急忙赶去,抵达目的地店前已经开始有人在排队。固然11时才开始营业,但粉丝则提前来排队必然有其原因,糕点当中有几款慕斯蛋糕属限量制作,当天一旦售完则需下次再来碰运气。

在营业前的十分钟,服务员会走出店外向所有排队的客人致谢以及讲解店内的规矩。营业时间一到,客人陆续进入,但我们仍被挡在外头等待,店员以一对一的服务,必须清掉第一批进入的客人才让另外一批客人进入。而我们则属第二轮的客人,即使进入了店面仍然还在排队,轮到我们之时,其中两款限量蛋糕已经售完,而前后不过是20分钟的时间。

(左)Exotique (右)Tart-Rhubarbe

若以一人限买6件,那我们可以购买2打。但我们却没有这么做,仅挑了7种不同口味的糕点,将胃的空间腾出多一些,要品尝的美食真的是太多了。

先谈谈让我红了眼眶的Exotique,这个外表不起眼外层裹上椰丝的糕点,在送入口的刹那,即刻施展魔力,最先是一丝淡然的桃子香,随后扎实又浓郁的香蕉香气则占据舌头所有能品味的味蕾,惊人的香蕉气体让人仿佛是在吃香蕉,底层的巧克力则收掉多余的味道。

(左)Neo (右)Diplomate

外型清雅的Neo,绝对让你猜测不到里头是芒果、乳酪、杏桃及罗勒所击出的火花,味道纵然夹带甜酸但均衡得宜。外型及味道都玩味十足的Diplomate,综合干果烤布丁品了几口没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我一直都喜欢大黄(Rhubarb),所以Tart-Rhubarbe肯定收买到我,底层的挞极为酥脆,带酸的大黄配奶油味道肯定契合。

(左)Mangue Cassis (右)Sicilie

Mangue Cassis是芒果醋栗以及甜酒的结合,芒果的甜以及醋栗的酸所撞击出了的滋味仿佛就像是初恋般的甜美。Sicilie则是醋栗、覆盆子以及奇异果三种果味的混合体,于味道上就比其他的来得单纯,细品之下每种果味则显得立体。


Ambroisie是不允许外带的招牌巧克力慕斯蛋糕,也是大师获奖无数的招牌经典之作。这小巧的糕点于外层来看,其巧克力外衣已经是完美极至,内层以巧克力慕斯为主,但中间还夹了几层不同的味道,一层阿月浑子(pistachio)慕斯夹着一层覆盆子果酱再来是阿月浑子蛋糕,而慕斯蛋糕的最底层则是巧克力法式久貢地蛋糕(chocolate joconde)。于一口即可有千变万化的滋味,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我不得不赞叹大师于味道上的精准拿捏,所呈现出的精致及立体凸显出大师的执着以及专注。从入口之际,仿佛像是在坐过山车般,一层层的味道犹如一幕幕的风景般,出神入化且又变化多端的滋味,唯有本身亲自体验才会明了当时之感受。

在新加坡是绝对品尝不到如此水准的糕点,即使他仅使出百分之十的功力,这里的师傅仍然未必能达到他的一个百分点,这也即是何以我将杉野英实视为神一般,几乎到了可以拿来供奉的地位。

有机会到东京,可千万别错失前往品尝。




*外力借助≠照片观赏
Patisserie Hidemi Sugino – Best Cakes in Tokyo?


Patisserie Hidemi Sugino
地址:東京都中央区京橋3-6-17(银座与京桥交界处,警察博物院旁小巷子)
电话: 03-3538-6780
营业时间:10am - 7pm (星期一及节日隔天休息)

(备注:所有照片皆使用Iphone4拍摄)



View Larger Map








Wednesday, June 22, 2011

壹食坊:充满爱的纸杯蛋糕「Cup Cakes with Love」



这是我第二次撰写纸杯蛋糕,早在2009年曾经于我报《森品堂》美食专栏撰写及介绍过其他地方的纸杯蛋糕。

会邂逅这家纸杯蛋糕专卖店,是因远方表妹其婚宴选用纸杯蛋糕作为回赠来宾的小礼饼。固然婚宴设在六星级酒店,当天除了香槟让我感到满意以外,就只有这个小小的纸杯蛋糕让我印象最为深刻。

店面位于新加坡旧时最知名的丹戎加东路,丹戎加东旧校舍正对面。这条路我一点也不陌生,小时候经常经过这里,而每当经过脑海总会响起那首以这条路名为歌名的马来民谣…《继续阅读 More about this article click here


KARTINA DAHARI - Di Tanjung Katong




Saturday, January 08, 2011

森品堂:与娘惹蓝粽的美丽邂逅

(网络随聊)

我其实较少吃糯米,不是不喜欢,原因是自己的消化能力,所以很多时候粽子则首当其冲被我摈除在外。我向来对糯米制成的糕点毫无招架的能力,众多糯米糕点当中对麻糬这一道糕点则完全没有招架的能力…。

娘惹糕点有不少也使用糯米为食材,其中最典型的肯定是娘惹粽。由于现今新加坡售卖的娘惹粽多数不纯正,所使用的食材固然相似,但韵味上就始终感觉不纯,口感也比较普通,常一口就让人感觉腻。

年末一群友人相约北上马六甲度周末,我原本也不期待太多,仅当做两天一日游去散心兼疏解压力,为了新书忙碌了一整年,放自己两天假也不算过分。

第一天的餐饮没让我留下深刻印象,除了于鸡厂街某家商店仍有热度的马蹄酥让我吃得格外开心。而在第二天相约到某处吃点心为早餐,就视觉上,很抱歉完全挑不起我的食欲,选择放弃品尝…。

原本是与友人相约前往名为《潮顺龙栈》品尝潮州菜,但我临时决定落队寻找娘惹糕点。两次来访马六甲,若连娘惹糕都品尝不到那真的让我郁闷非常,简直有种「进入宝山空手回」的挫败感。上一回于2008年前来时更扯,别说娘惹糕,连娘惹菜都没碰到……。

就在闲逛之余,意外于「古城鸡饭粒」餐馆正对面被友人发现有摊售卖娘惹糕的摊贩,望了塑胶盒里头一眼即让我惊艳非常,以蓝花调染的椰丝拌糯米饭(Pulut Inti)、个人为之疯狂的香兰糯米糕(Kueh Selat)以及香兰糯米滋(Ondeh Ondeh)、金瓜糕以及娘惹粽。

固然娘惹粽在新加坡算常见,但使用蓝花调染糯米则算罕见,制作程序被过度简化,连糯米筛选或内馅猪肉馅料的烹煮都变了味,蓝花调染则更不用说已经被省却掉。

蓝花,又称为「蓝蝴蝶」或「蓝花豆」; 马来名称为「Bunga Telang」;英文名称为「Butterfly pea」学名则为「Clitoria flower」。蓝花不仅色泽美丽,但学名则显得极为猥亵,由于外形似女性私处,其拉丁学名「Clitoria」则因外形得名。

蓝花经日晒变成干花,只需摆进滚烫的水煮上10分钟,即会变成天然的蓝色色素。将部分浸泡过的糯米再浸泡于蓝花色素内,糯米则变成蓝色。在包扎粽子前,将一些调染成蓝糯米、白糯米以及馅料各摆入一些再包扎起来,等煮熟之后,即会呈现那令人惊艳的蓝色效果。

此摊售卖娘惹糕点及娘惹粽的摊贩于闲聊之际才知晓他们仅于周末才前来鸡厂街摆摊营业,平时也做零售及批发。在品尝后,由于味道相当,当天一口气将部分糕点全部扫光,同时还向老板Michael要了名片。

下回若到马六甲,若是周末可在中午时段前往鸡厂街找这摊娘惹糕点品尝,若属平时的日子仍想购买,不妨拨电洽询。



马六甲独特祖传(家庭式娘惹糕点)
Michael(老板) 012-6812547
Catherine(老板娘)012-6232547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森品堂:传统烘焙面包-新丰隆面包厂

(网络随聊)

我所认识的海南人几乎都很爱吃面包,若同时提供米饭与面包两种选择,多数都会选择后者,我是如此,黎沸挥也是如此。有人常说我们这些人对吃似乎比较难搞,但只要有包馅的面包就能轻松的将我们给打发掉,所以说实在的,我们其实一点也不难搞,面包肯定能满足我们的口腹。

当初住台北时,每每经过面包店总会被那香味四溢的面包香所吸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面包还有暖暖的余温,尤其在冷天时将暖暖的面包握在手中都能感受到有种幸福的感觉。

返新至今仍找不到一家让握倾心的面包店,至今国内固然有许多连锁面包店林立,但容许我说一句,所烘焙出来的面包真的有够难吃,面包毫无香气唯得只好将就,但连口感都没有,就真的将就不来…。

我二叔于70年代从笨珍来新加坡创业时,既是与友人合股开了家名为「富士西菓店」的糕饼店,后来大姑、二姑、小叔以及其他姑姑等都陆续从笨珍出来到新加坡工作,也基于从小就经常接触面包、西点及糕饼,所以对糕饼类食品的口感特别敏锐。

这家位于黄埔道的新丰隆面包厂也是海南人所经营,至今少说也超过50年的历史。其实国人对此面包厂出产的面包一点也不陌生,亚坤咖椰烤面包连锁店以及基里尼路咖啡店所使用的面包都是由新丰隆面包厂所供应。

见店外有一箱摆满俗称「尖头面包」的法国硬式面包(Baguette)让我兴奋不已。此类硬式面包至今算罕见了,许多邻里的面包店为了配合国人「吃软不吃硬」的娇宠饮食习惯,连硬式面包的配方都改了,只图形状相似,口感变软,完全变了个样。




走进店内见一整排已经发酵完成的面包正好准备送往烤箱内烘烤,再加上室内飘散着新鲜出炉的面包香气,对喜爱面包的食客而言,简直就宛如置身于天堂般。面对如此香气,也同时让我忆起童年时代。小时候偶尔会周末会到姑姑的住所过夜,住所设在西菓店的楼上,隔天早晨天尚未亮,即可闻到新鲜面包刚从烤炉取出时所散发的香气。

离开面包厂之前,买了两条硬式面包以及让我趋之若鹜的椰丝馅料面包,面包柔软且有香醇面粉香,椰丝香甜适中,咬上一口后则让人停不了口。



新丰隆面包厂 Sin Hon Loong Bakery
地址:4,Whampoa Drive
电话:6256 0878
营业时间:不打烊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10

森品堂:Yumm’ee Foods'娘惹糕

(网络随聊)

我必需承认对娘惹美食的认识非常浅薄,唯独娘惹糕点接触得比较多,固然从小吃到长大,但对于糕点的认识也仅属一般水平,不敢于众人面前班门弄斧。

娘惹糕点最诱人之魅力不仅于其艳丽的色泽,糕点口感含有的细腻层次感确实让它与马来糕点做出了最明显的区分。这是我在吃娘惹糕点时最明显能感受到的分别。 土生华人的饮食文化主要建立于华族与巫族两种种族烹调的结合,娘惹糕点与马来糕点在种类上确实有许多类似之处,唯独一小部份的糕点仍保留华族福建籍贯的特色,而且其制作的方式也比马来糕点还来得比较复杂。

娘惹糕点在取材方面往往少不了椰子、椰糖、椰浆、花生、香兰叶、西米露以及蓝花(Clitoria Flower)萃取的使用。于味觉上,娘惹糕点仍保留华裔对味道有层次的坚持;致于视觉上,娘惹糕点其艳丽夺目的色泽则更发挥出青出于蓝的特色,无论于色、香及味方面,娘惹糕点则完全顾及到。

Michelle是偶然透过Facebook一则询问白糖糕而认识的。的确,至今还会有谁会认真的去制作卖相平庸且制作过程则复杂的白糖糕?我在回复她的信件时同时也附上白糖糕的食谱,她则在尝试制作过后来信分享成果。这一来一往的信件回复,让我遇见一位认真的糕点制作高手。

每每看她透过Facebook刊登那些令人垂涎三尺的娘惹糕点照片,加上她对材料使用的坚持以及对少糖份的观念,让我决意前往我许久都不曾前往的武吉班让去探个究竟…。

绝少在一个摊位前站了将近一个多小时仍无法与摊主详谈,而她忙碌得连停下来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见长龙不断我更识趣的不打扰。源源不绝的人潮都是冲着她售卖的肠粉以及她引以为豪自制的芋头糕而来,购买其他糕点的客人许多都非常有耐性的排队等待着,站在一旁观察,如此现象绝少在一般的咖啡店遇见,可见她的糕点以及待客的真诚在这一带已经有一定的名气。


预先告知她我会前来,她则贴心的帮我预留了她最让我动容的娘惹糕点,那让我为之动容的三色Ondeh-Ondeh、Kueh Kosui与木薯糕,不仅如此,还有她自制的麻薯,这一堆糕点多到足以能让开一个糕点聚会请好友一起来分享。

千层糕、kueh Salat、西米露糕、红龟粿等,个人最为偏爱千层糕以及kueh Salat这两种。Kueh Kosui与木薯糕其质感Q软,更喜欢它带有自然的清甜,两者在吃的时候很容易让人上瘾停不了口,往往不一下子就将全部给吃完。

Ondeh-Ondeh是许多国人非常喜爱的糕点,喜欢那种将整颗投入口中,再用舌头使力将包裹于糕点内的椰糖爆出,那「爆浆」的感觉非常过瘾。一般Ondeh-Ondeh多是绿色,这里还能找到鲜黄以及紫色,这些色泽全部都属天然,两者全源自番薯的色泽。在摊位时有机会品尝其芋头糕,芋头的份量扎实且极为芬芳,糕也不会过于硬实,入口能感觉其柔软的特质。

至今用心制作糕点的人不多了,哪天清晨想吃好吃的糕点,到这地方看看,保管让你该天的心情异常欢愉。

祚森诚意推荐。


地址:Blk 257 Bangkit Road,
营业时间:6.15am-11am (售完为止)星期三休息
Facebook link to Yumm'ee Fo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