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警告

Copyrights 版权
All text and images contain in this blog are NOT to be republished without permission in writing from the copyright holder.
所有文章与照片版权属作者拥有,欲使用任何照片或使用文章之部分内容,请来信与作者接洽。若被取缔将采取法律追诉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Vancouver.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Vancouver. Show all posts

Thursday, September 06, 2012

纯属感受:摆在史丹利公园内的长椅…

(网络随聊)

1993年,我的偶像香港作家李碧华撰写的《诱僧》被拍成电影,自然不会错过观赏她创作及编剧的电影。

剧中陈冲饰演红萼公主,她与吴兴国所饰演的石彦生于醉生梦死之际说了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对白:「我从没想过会活到30岁,一生一世,并不长久…」

那年我26岁,这句对白不仅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同时也是有生以来让我真正思考与「死亡」相关的问题。

死亡于许多人而言属忌讳及害怕的话题,但我似乎不曾避讳它,虽然不至于找人做深入探讨,但死亡从来不是我所避忌的话题,更别说会害怕,早在30岁之前就做好心理建设去面临它的到来。

曾在当年与某知己从电影《诱僧》探讨到相关话题,当时我还曾如此对他说:「若死亡时期能够选择,我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在45岁时得以结束。」

我不是厌世,请别误解,能于最璀璨、最黄金年华之岁数时结束难道不是更好吗?

我是苦过来的,于成长过程中我失去过、我病痛过、我死里逃生过,所以我比任何人都珍惜生命中拥有的快乐。我物欲不强,对于奢侈品,顶多欣赏但则没有拥有的欲望;对于目前所拥有的,我则属满足,不敢奢求什么。

对于命运,我相信冥冥之中自有的安排,对我而言它是一种定律。我曾经相信「争取」,但得到的不尽然会是自己满意的成果,那得到的感觉更让我厌恶,逞一时之快,随后间接而来的都不是我所期望的。

自己年少时的座右铭「没有会失败的计划,失败是因为没有计划」,我坚信它是我人生的推动力,然而却在人生旅途最得意之时面临最严苛的考验,事业没了,身体垮了,心捏碎了,我完全崩溃于「计划赶不及变化」的面前,失去理智歇斯底里的嚎啕大哭…

那应该是32岁生日之前所发生的事………

摄于2003年,史丹利公园英伦湾长椅歇息

即将迈入44岁,距离45岁就不过那么一年的时间,蓦然回首,自己可有好好把握时间完成自己的心愿?

纵然这18年没有完成所有心愿,但几个比较重要的我则给了自己应有的交代,至于感到遗憾的事,则是错过在自己年少时期歌曲创作的时代录制至少一首自己创作的歌曲。固然有知名歌手曾收录我的作品,但自己则与机遇擦肩而过,欠缺了那个机会,不是自己没极力争取,而是时机不给予…。

至于现在,我手中还有两本书尚未写完的长篇小说,我真的希望能在45岁之时至少完成一本,倘若真的如愿,我还是对自己有所交代。

于03及07年曾旅居温哥华,与另一半经常到史丹利公园散步,固然对许多人来说会显得异常乏味及单调,但如此悠闲惬意的走动,皆能让我们欢喜一整天。

史丹利公园内的步道沿途都摆放着让人歇脚的长椅,这些长椅背上都附有一块铭牌,多数都是刻上纪念某某人的名字以及思念的句子。

我非常喜欢这种纪念的方式,至少删减掉多余的悲伤。而这也是我未来往生后最为期望收到的一份礼物,一张摆在史丹利公园内的长椅,春夏秋冬都让我也伴着路过歇脚的人,静坐下来看书、听音乐或面向一望无际的海洋发呆。即使未来有那位认识我的友人想念我而前来寻访又或者刚好路过长椅,坐下来跟我诉说往事或话家常,也让我感觉窝心。

希望这一篇稿没吓着你,只是有感而发,这绝对不是遗言,若是遗言肯定会比这一篇还来得精彩。只是突然想起《诱僧》这部电影,导致引发我写下这一段尘封的记忆。

即将迈入44岁,岁月果真飞逝,一转眼18年已过……。


温哥华史丹利公园长椅捐赠计划



《诱僧》片段









Friday, September 30, 2011

回忆廊:温哥华之《金菊园》

(网络随聊)

撰写温哥华《金菊园》,纯属个人之回忆。几次午夜梦回,总是回到餐馆之梦境,如此熟悉且历历在目,墙上那副秋天树林风景壁纸、那毫无情调的采光、那位脸上极少笑容的女侍应等等等。固然记忆片刻,却一直深藏于我内心许久许久…。

我常说温哥华的广式菜肴比香港还要传统绝非没有理由,早期到温哥华的华裔多数为广东人,大都漂洋过海来异地开荒,西岸一带除了加拿大的温哥华聚集许多华裔以外,另一个所在就是美国的三藩市。而在97年香港回归大陆之前,香港掀起的一阵加拿大移民潮,多伦多以及温哥华这两个城市则是多数香港移民选择的落脚处。许多厨艺精湛的师傅也因此来到温哥华,其最传统的广式菜肴则在异地扎起根来…。

这家位于温哥华唐人街E Pender St的广式中餐馆,若以环境来论定,这一带其实不是很好的社区,会到此无非是因为附近有家华人经营的超市,偶尔还会到唐人街去购买些绿豆、薏仁或虾米等,当然不下厨时或想吃牛腩面时都会特地前往金菊园打牙祭。

牛腩面一直是我心灵上的慰籍,尤其当人身在国外时,牛腩熬煮得入不入味,师傅之身手真知灼见,骗不了人;另外则是叉烧,两种都是显现功力的美食。生平第一次吃到生炒糯米饭就是在金菊园,而往往这道美食需要等上20分钟才会上桌。正宗生炒糯米饭之制作过程较复杂,糯米在炒之前须先浸一个晚上,炒前把水沥干,慢慢把糯米炒熟,途中要边炒边浇水才不致米粒不熟或太软,要炒上很长时间,非常耗体力。而炒出来的米饭必需颗粒分明,若不说许多人还以为是一般白米而不是糯米。所以生炒糯米饭肯定不是一般没功力的师傅能掌握的美食,固然需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品尝,但这道美食绝对值得等待。




提起这地方,又让我忆起两位于街上碰见的女子………

先前说到这一社区不是个很好的社区,尤其是隔了条街的E Hastings St,转角或巷子内常有瘾君子或流浪汉聚集在哪里,纵然是白天经过,心里还是感觉不舒服。但我则在这条街上曾经遇见两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女子,其中一位大约二十来岁的华裔女子,某天莽撞的来到我面前劈头就向我要十块加币买烟,她样貌其实还长得相当秀丽但双眼无神,可能是吸毒的关系或疏于照料,衣物虽然不算脏乱,可脸上则开始长出一些麻子。我只是摇头什么也没说,见我不理会她也没有纠缠…。

另外一位则更可怜,也是大约二十来岁的女子,一头金发还扎了两根冲天炮,衣物披披挂挂就像早期Cyndi Lauper那般,某天从商店走出,就看见她蹲在走道上,原本还不去留意,直到见她手中拿着一盒空的粉饼宛如化妆般使力的往眼睛搓揉让眼皮泛红,还一直看着停泊在路旁车子窗户的反射反问自己「Am I pretty?」,就这一幕已让我鼻头酸了起来,我知道她已疯了……




金菊园
地址:142 E Pender St, Vancouver





View Larger Map


Saturday, October 09, 2010

森品堂:山头火Santouka 与一风堂Ippudo拉面

(网络随聊)

国内的拉面战备受关注,几家日本著名的拉面店南下新加坡设立的分店,掀起拉面之风潮。其中山头火与一风堂两家备受网络读者推崇,前阵子仍属热潮时期,但我选择等到稍微退热才前往品尝,主要是想品其汤头的稳定性。

两家汤头皆属改良过的汤头,若对汤头讲究,或许对味道有要求的食客多少有些许的纳闷,至于失不失望则属个人感觉,而我在这篇文章所要强调的是个人之喜好,我个人喜欢之口味不见得会是你个人的标准,所以无需因为我的不喜欢而导致不必要的网络争论或骂战。

山头火(Santouka)一直是身边几位友人大力推荐的拉面店,我刻意选择在晚餐前前往,主要当然是避开人潮。山头火主打北海道拉面,也既是说味噌汤头应该是店家的招牌,但山头火则是以盐味汤头(Shio)为招徕。
前往店面属晚餐前期间,照理厨房应该会忙着熬汤头以及做好准备以迎接晚餐前来的客人,汤头的味道也照理会拿捏的好才对,但汤头一入口,即已知晓其汤头水准之所在。

点了盐味以及味噌汤头两种,盐味汤头其盐味没完全发挥,味道仅是淡然得毫无惊喜感,姑且不论及个人口味上的喜好,就汤头味道上之拿捏,个人只觉得欠缺盐味汤头的均衡,即使是有心要做到不咸不淡,就水准而论,层次完全奉欠,顶多只是依样画葫芦。


向来都喜欢味噌汤头,或许你会说我的口味很「重咸」,但是味噌绝非仅是一味的咸到底,味噌也有咸、辛、甜、淡之分。既然打的旗号为北海道,理应是浓郁的咸味噌,但捧出来的不仅淡而且也不浓郁,半桶水不到位且宛如敷衍了事般的汤头,说我不失望才怪。

我原本是怀疑可能是加入面条而导致汤头半咸不淡,随后向侍者再要求一碗味噌汤头品尝,折腾了好一段时间才将汤头捧出,说是所有味噌汤头都必需量比率,就这一番解释,我心里多少也有个底,煮面的师傅可否也属依样画葫芦般的在调味,无需我多做解释想必答案已明显。

其实在温哥华小住期间,经常经过Robson分店却没机会品尝山头火温哥华分店之水准。在温哥华,若提到拉面,心中就只有位于Denman St与Robson St交界处哪家不起眼但店外又天天大排长龙的金太郎拉面(Kintaro Ramen),所以即使经过山头火也不曾引起我多大的注意…。
金太郎味噌拉面

一风堂(Ippudo)受本地食客瞩目,仍是经过传媒推波助澜而引起关注。店主河原成美(Shigemi Kawahara)于日本是电视拉面职手权的三连霸优胜者,也因此《一风堂》此招牌经由媒体推荐才产生效应。

但此拉面店的评价则属两极化,喜欢或不喜欢则各占半数。一风堂总店位于福冈市博多,九州第一城市,博多以豚骨白汤拉面闻名,汤头香醇味鲜且浓郁,汤头之味美得让人惊艳非常。

照理此家拉面店的白汤应该维持其特色,点了招牌九州白汤「白丸元味」以及「赤丸かさね味」拉面两种。先说原味「白丸元味」,论及汤头,其味则直觉让我觉得「到喉不到肺」,味道没完全发挥,汤头固然有些浓郁却少了豚骨白汤的力道,汤头明显改良过,若是喜欢浓郁原味的食客,此白汤肯定让人有种「恨铁不成钢」的遗憾。

「赤丸かさね味」则是原味再拌入一小搓特调味噌以及蒜香油来增添风味,若拿两种来做比较,「赤丸かさね味」则更显风味。至于面条,我则完全不存好感,面细且无Q度,即使我说他们用的是我们熟悉的面线,相信也没有人会有多大的怀疑。

拉面,不仅仅是一道面食那么简单,一碗好的拉面需要师傅专注、热情及用心的态度,对煮出来的拉面越诸多要求,对煮出来的拉面越挑剔,既是拉面应该要表现的热情及用心,以为将面条往热水里丢,随便搅和以为如此就是懂得烹煮拉面的师傅,顶多只是一位领薪的厨师,少了对烹煮拉面的热情,这样的拉面会好味吗?


山头火 Santouka
地址:6,Eu Tong Sen Street,#02-76 The Central
电话:6224 0668
营业时间:11am-21.45pm (last order)
网址:http://www.santouka.co.jp

一风堂 Ippudo
地址:333a,Orchard Road,#04-02/03/04 Mandarin Gallery
电话:6235 2797
营业时间:11am-11pm,11am-10pm(星期天)
网址:http://www.ippudo.com.sg

一风堂 Ippudo




特别推荐:

若到温哥华,千万别错过前往品尝,这是当地日裔所开设的纯手工拉面店,固然店面不大,而且也长龙不断,但喜好吃拉面的客人则甘之如饴。许多来自世界各地好吃拉面的知名老饕极力推荐的拉面小店,就连周慧敏小姐也是此家拉面店的忠实客户。

Kintaro Ramen 金太郎ラーメン
788 Denman Street
Vancouver, BC V6G 2L5
Tel: (604) 682-7568


金太郎拉面店内




Saturday, January 16, 2010

純屬感受:焦糖瑪琪雅朵…



我愛咖啡的香氣,至於喝不喝則看心情,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要看是跟誰喝,以及喝甚麼咖啡…。

我不是那種一天沒有喝上一口咖啡就會覺得全身不是滋味的人,很肯定的,我對咖啡還不至於上癮,我只是嗜其誘人的香。

嗅覺這東西本來就是一種誘惑,所有動物都無法抗拒和抵擋某種氣息所給予的感官刺激,這是本能使然。

過往我對咖啡還沒多大的感覺,總認為全天下的咖啡都是一樣的。早期到咖啡館真的猶如品酒般的在品咖啡,看人家為了一杯好的咖啡必需用到如此「大陣仗」的泡煮工具,單是視覺上已經讓了覺得不可以辜負煮咖啡師傅的用心。經常被那股在煮咖啡時散發出來的誘人香氣所吸引,它讓緊繃的精神放鬆,同時沉澱繁雜的心情。

咖啡其實和感情很像,咖啡口感猶如感情的過程,無論是「酸、苦、甘、濃、香、澀、醇」,盡是和感情有所關連的字眼…。

個人較偏愛印尼蘇門答臘的曼特寧咖啡豆(Mandheling),其口味厚實、濃郁、苦味適中的口感,那感覺就好比苦戀一般,肝腸寸斷的滋味。

當初第一接觸的咖啡其實不是曼特寧咖啡,而是一種更少於在市場上能買到的咖啡豆。記得還住在台北的時候,某個週日的晚上和幾位朋友聚餐,其中有位朋友還帶了他一位從夏威夷來台遊玩的朋友一起前來。此人過後還邀我們到他另外一位朋友開的咖啡小舖,品嘗他特地從夏威夷帶來的可那咖啡豆(Kona)。

可那咖啡豆屬產量少的上等咖啡豆,加上價錢昂貴,所以極少能品嘗得到,能有如此的機會更是不能錯過。縱然還記得咖啡入口的第一感覺,那奇特的香醇及偏酸的口感,個人談不上是喜歡,但看人家宛如品酒般,細細的回味它那獨特的口感,再加上整室的咖啡香氣,這種感覺已經是一種享受…。

更厲害的是,當晚也因為咖啡因的吸取過量導致我失眠了…。

輾轉了一個晚上,眼睛始終無法閉上,難聽一點,簡直是生不如死,痛苦非常。

而今每每經過現在流行的義式咖啡連鎖店時,其撲鼻而來的咖啡香氣,讓人精神為之抖擻及歡愉。對於咖啡連鎖店,其實開始時我是有些不屑的(因為都是一些看不懂的義大利名稱啦!加上比較偏重於奶泡,我肚子對乳製品比較敏感…)。

後來對連鎖店有所改觀,則是兩年前在溫哥華小住的時候,隨手一指亂點的一杯咖啡,讓我愛上它誘人的香氣和口味…。

見人家短短的一條街,義式咖啡連鎖店於兩排的街道一字排開來,少說也有好幾十家,果真的是讓人開了眼界。咖啡深入他們的生活,或許溫哥華和西雅圖較接近,多少也被其咖啡文化所影響。


冬天某個雨天,那讓我冷到半死的鬼天氣迫使我走進一家位於巷角的咖啡連鎖店避雨,進來總不能不客氣的霸佔他人的位子,怎麼說人家也是開門做生意。

茫無頭緒的走到櫃台不知道到底要點甚麼好,盡是義式咖啡的名稱,看了老半天,再看了櫃台的笑容滿面的帥哥(搞不好是笑我土包子一個!),手隨便地亂指就點了一杯含有焦糖的瑪琪雅朵(Caramel Macchiato)。


當杯子握在手中的那一刻,第一時間就愛上讓人無法忘懷的香氣,輕輕地啜飲了一口,其味道之順真的讓人猶如置身在天堂,焦糖特有的甜中和了濃縮咖啡的苦澀,簡直就是絕配到不行,稠度的口感以及喝完後還會沉浸回韻的芳香當中,宛如戀愛的滋味,更有相逢恨晚的感覺…。

至今只要是到咖啡連鎖店,焦糖瑪琪雅朵絕對是我的首選。一杯焦糖瑪琪雅朵,一位聊天的對象,一個下午就可以過得很開心和滿足,就是這麼簡單…。

但千萬別要我喝那種甚麼低咖啡因或三合一即溶咖啡之類的咖啡,如果喝咖啡喝得如此委屈,那甘脆不喝算了…。



寫於07/04/2006
原稿為繁體字,曾於舊專欄發表

BLENZ咖啡連鎖店
Blenz coffee

blenzblog

Saturday, September 29, 2007

我報特稿 27/09/2007




我報特稿 27/09/2007


特別為我報撰寫的旅游特稿「來去溫哥華 把心留在Stanley Park」刊登於2007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