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警告

Copyrights 版权
All text and images contain in this blog are NOT to be republished without permission in writing from the copyright holder.
所有文章与照片版权属作者拥有,欲使用任何照片或使用文章之部分内容,请来信与作者接洽。若被取缔将采取法律追诉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Noodles.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Noodles. Show all posts

Friday, September 30, 2011

回忆廊:温哥华之《金菊园》

(网络随聊)

撰写温哥华《金菊园》,纯属个人之回忆。几次午夜梦回,总是回到餐馆之梦境,如此熟悉且历历在目,墙上那副秋天树林风景壁纸、那毫无情调的采光、那位脸上极少笑容的女侍应等等等。固然记忆片刻,却一直深藏于我内心许久许久…。

我常说温哥华的广式菜肴比香港还要传统绝非没有理由,早期到温哥华的华裔多数为广东人,大都漂洋过海来异地开荒,西岸一带除了加拿大的温哥华聚集许多华裔以外,另一个所在就是美国的三藩市。而在97年香港回归大陆之前,香港掀起的一阵加拿大移民潮,多伦多以及温哥华这两个城市则是多数香港移民选择的落脚处。许多厨艺精湛的师傅也因此来到温哥华,其最传统的广式菜肴则在异地扎起根来…。

这家位于温哥华唐人街E Pender St的广式中餐馆,若以环境来论定,这一带其实不是很好的社区,会到此无非是因为附近有家华人经营的超市,偶尔还会到唐人街去购买些绿豆、薏仁或虾米等,当然不下厨时或想吃牛腩面时都会特地前往金菊园打牙祭。

牛腩面一直是我心灵上的慰籍,尤其当人身在国外时,牛腩熬煮得入不入味,师傅之身手真知灼见,骗不了人;另外则是叉烧,两种都是显现功力的美食。生平第一次吃到生炒糯米饭就是在金菊园,而往往这道美食需要等上20分钟才会上桌。正宗生炒糯米饭之制作过程较复杂,糯米在炒之前须先浸一个晚上,炒前把水沥干,慢慢把糯米炒熟,途中要边炒边浇水才不致米粒不熟或太软,要炒上很长时间,非常耗体力。而炒出来的米饭必需颗粒分明,若不说许多人还以为是一般白米而不是糯米。所以生炒糯米饭肯定不是一般没功力的师傅能掌握的美食,固然需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品尝,但这道美食绝对值得等待。




提起这地方,又让我忆起两位于街上碰见的女子………

先前说到这一社区不是个很好的社区,尤其是隔了条街的E Hastings St,转角或巷子内常有瘾君子或流浪汉聚集在哪里,纵然是白天经过,心里还是感觉不舒服。但我则在这条街上曾经遇见两位让我印象深刻的女子,其中一位大约二十来岁的华裔女子,某天莽撞的来到我面前劈头就向我要十块加币买烟,她样貌其实还长得相当秀丽但双眼无神,可能是吸毒的关系或疏于照料,衣物虽然不算脏乱,可脸上则开始长出一些麻子。我只是摇头什么也没说,见我不理会她也没有纠缠…。

另外一位则更可怜,也是大约二十来岁的女子,一头金发还扎了两根冲天炮,衣物披披挂挂就像早期Cyndi Lauper那般,某天从商店走出,就看见她蹲在走道上,原本还不去留意,直到见她手中拿着一盒空的粉饼宛如化妆般使力的往眼睛搓揉让眼皮泛红,还一直看着停泊在路旁车子窗户的反射反问自己「Am I pretty?」,就这一幕已让我鼻头酸了起来,我知道她已疯了……




金菊园
地址:142 E Pender St, Vancouver





View Larger Map


Monday, August 15, 2011

森品堂:东京壹周记之 高尾山游记

(网络随聊)

是好友Ken的精心安排才有机会来到高尾山,很感谢他无微不致的款待,让这个东京之旅增添了一个充满绿意的回忆。

最初他还担心遥远的车程会让我感觉不适,其实他多虑了,有机会踏青始终好过经常穿梭及留连于钢骨森林内的百货商场,这次来到东京有机会享受高原上的清新空气,到山林做森林浴,吸收多些芬多精以及负离子,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



抵达目的地时还没到午餐时段,固然人潮还不算多,但还算是相当热闹。从车站步出眼前尽是一片山林,空气之好根本不在话下,于上山之前我们先到位于山脚下以售卖手工荞麦面闻名的「高桥屋」。



「高桥屋」拥有长达160多年的历史,创立于天宝年代(1830~1843年),就整栋建筑之古朴外观维修及保养,再加上有山林的衬托,站在外头观望已让人肃然起敬。馆子内其实已经座无虚席,基于好友事先有预约,所以无需等太久接待员已经安排好位子。

向来都爱吃冷荞麦面,能在当地吃到最道地的手工「山药绒荞麦面」,是以荞麦面粉、山药以及当地之泉水所制成,就味道上已经能感觉到其面条之口感及香气与一般所吃到的不同,而所使用蘸面酱油其味道也相当清甜,不似一般品到的一路咸到底,再加上那炸到极为酥脆又不油腻的天妇罗,让我至今相当回味。馆子内有免费茶水招待(自助),单单想到是使用当地之泉水来烹煮,我就喝上好几杯。另外需提的是他们的抹茶冰淇淋,抹茶味香醇且不苦,绝对让人心动。



既然来到高尾山就一定要到山上参观寺庙《高尾山药王院》,除了步行上山,也可选择乘搭双人座的悬空缆车上半山(单程470円;大约新币$7.40)。抵达半山后再步行往山顶,即刻能感受到山上的凉意,越过了一小段的山林随即可见到一大群人围绕在小店排队购买炭烤大福(烤麻薯丸子串),将炭烤过的大福外层刷上特调味噌,那美味真的是让人满心欢喜。一面吃着炭烤大福,一面欣赏风景也相当惬意(站在这半山腰能望见东京新宿)。



随后一路往山顶走去,沿途上除了能看到壮观巨大的杉木《神木》,许多小佛像以及一整排的写着捐款人名字的牌子。山上不时能见到一些牌坊,净心门前刻上「山满气灵」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当然沿途上的一些寺亭我更是一路膜拜到底,难得上山一趟不诚心膜拜是要等到什么时候。

来到药王院正殿可见到《天狗》像以及《怒面藏王大权现》,许多人人于此排队膜拜,最受众人欢迎的肯定是求好姻缘的亭子,而其中还有一座亭子则让人「洗钱」,记得将身上一些硬币或塑胶钞票拿出来洗一洗,有药王院之山中圣水加持,带在身上来「保庇」也不错。



我们选择步行下山,从山顶一路往车站走去需要大约45分钟的路程,山坡的路有些许陡,所以最好放慢脚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穿上一双好的步行鞋。



相关文章:
純屬感受:東京の友達


高桥屋 TAKAHASHIYA
地址:東京都八王子市高尾町2209
网址:http://www.takahasiya.com/

Mt.Takao Wilipedia
高尾山官方网站 Mt. Takao Official Website
京王电铁资讯








Wednesday, August 03, 2011

森品堂: 香港之 麦奀云吞面世家

(网络随聊)

对于这家名为「麦奀」(奀 ēn)的云吞面铺,老早就曾听说,只是一直都找不到机会前去品尝。

曾去品尝过的食客往往有两极化反应,喜欢的食客则觉得味道好比较重要,价钱不是问题;而不喜欢的人多数则在其面食的份量和价钱大做文章,三大口就能将整碗面干掉,且要价港币三十元(新币大约$4.60),简直是被人「揾笨」。虽然各有说词,但对于价值这回事,确实是见仁见智。

若你是第一次前往,上桌时真的不要以为对方送错,我包管眼前的那一小碗面食会让食客感觉错愕。那一小碗犹如我们吃饭时用的饭碗般大小,而视觉上就仅是面条和汤头如此单调兼阳春。用汤匙捞动,此时才瞥见藏在碗底的四颗云吞。

汤头以虾子及大地鱼(比目鱼干)熬煮,味道极为鲜甜,汤头内有白韭菜,其香气则于葱花完全不同。细腻之面条有爽脆的嚼劲感且不带碱水味,据说过往使用的是竹升面,而今则改用机器打制的细面条。于口感上与新加坡人习惯及熟悉的口感不同,此面条之所有会如此爽脆,主要原因是使用全鸭蛋不加水所打制成。基于新加坡不允许鸭蛋入口,所以纵然是以鸡蛋制成的全蛋面也达不到如此的口感。


一般大小的云吞以全虾制成,固然口感鲜脆,但仅是觉得是理所当然般,若要挑剔瑕疵或毛病又无从下手,论及出色程度又觉得还不至于差到那一个程度。要价港币三十元,就当做是买一次尝鲜的机会,会否再回返则看它到底抓不抓到你的胃口…。



麦奀云吞面世家(总店) Mak’s Noodle
地址:香港中环威灵顿街77号地下
电话:(852)2854 3810
营业时间:11am-10pm

(备注:所有照片皆使用Iphone4拍摄)


View Larger Map








Saturday, July 30, 2011

森品堂:年轮蛋糕店的特制凉面

(网络随聊)

友人推荐这家店给我,说是他们制作的年轮蛋糕(Baumkuchen)口感相当,在前往店家拜访之时,固然年轮蛋糕的花样不少,我却被他们的凉面深深吸引。

凉面,无论是在日本、韩国或台湾都相当受落,反倒是在天气炎热的新加坡,凉面似乎不那么受到食客的青睐。我油然记得在80年代,我的一位韩国语文导师有一回由于天气炎热便弄了些凉面请大伙吃,但大家似乎无法接受冰凉的面食。导师深感好奇,明明天气那么炎热,凉面具有开胃作用,何以新加坡人却无法接受?

也借由那次凉面初体验,开启我对凉面的认识,后来无论是韩式、日式的荞麦面或台湾凉面我都照单全收,于炎热毫无胃口之时,吃凉面确实让肠胃更舒坦。住台北之时,发现台湾人酷爱吃凉面,在新加坡则属少见,若想吃凉面,日式荞麦面是唯一较容易找到的面食。

这家店的凉面以中西合并的配搭来呈现,6款中西合并的沙拉配凉面,让我在郁闷的天气吃到新鲜及活力的感觉。使用的面条为阳春面,以新鲜蔬菜为底,阳春面以酱汁拌匀或在铺在沙拉菜上头。凉面是在客人点餐后才拌,不是预先制作。我向来喜欢南瓜,欲加其他配菜则另外收费。

凉面以北极动物来命名北极熊、麋鹿、企鹅、海狗、海豚等($4.50),我个人则品尝了以芝麻酱提味的海豚,以及新推出尚未取名的黑胡椒鸡肉凉面($4.80,限量供应),能同时让我来上两碟面食,可想而知是吃得多么开心。炎热气候没什么胃口,吃凉面绝对错不了。


说回这家店主角仍是年轮蛋糕,除了原味、抹茶、咖啡、巧克力、黑芝麻、草莓、凤梨、苹果8种不同的基本口味,还有其他加上奶油、果酱或巧克力酱等的花样年轮蛋糕。


他们的另一项招牌糕点Durian Meringue 也非常出色,喜欢榴梿的食客一定要试试看($6.80),使用的榴梿浆是顶级猫山王榴梿所制成,让人欲罢不能。还有若你喜欢咖啡,他们使用的咖啡还是高级品牌Illy,但价钱却非常合理($3至$3.80)。我不知道大家一听到黑麦汁会联想到什么,但我则相当喜欢这德国进口的饮品,带焦糖香气,有点类似我们熟悉的沙士,当天下午我一个人就干掉了两瓶…

偷偷向大家透露,其实老板先前于某知名大酒店服务,所以售卖的食品有一定的格调及水准的要求。



Wheat Baumkuchen
地址:Blk 190 Lorong 6 Toa Payoh #01-530 (ops HDB Hub)
电话:6356 5529
营业时间:9am -9pm (公假休)
网址:http://www.wheatbaumkuchen.com/






Sunday, May 22, 2011

森品堂:东京壹周记之「つけめん 煮干そば TETSU」沾麵


(网络随聊)

备注:
TETSU已登陆新加坡,为期1年
(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地址:ILUMA @ Bugis #04–08/09/10
营业时间:11.30am-10.30pm



这家名为「哲 TETSU」的沾面店若不推荐肯定会被其支持者砍死,也是饮食主题区《品達》12家当中人气最旺的一家,其店外不管是什么时段总是一条长长的人龙。(其他店家则望尘莫及~~~)「哲 TETSU」也卖拉面,只是其沾面(Tsuke-men)人气过旺,前往捧场的都是冲着沾面而来。

对于日本面食,大家总会联想到荞麦面、乌冬(乌龙面)、素面或拉面,拉面当中也分细面、中太面及太面。所谓「太面」于日语为厚面条或粗面,而「中太面」顾名思义则是中型粗面(也称为米粉面),这家沾面店所使用的面条既是中型的中太面,新加坡一般和味餐馆很少会特别提起。根据日籍友人引述,沾面是于近五年崛起的面食风潮,过往大多都是在食汤面,干面仅限于荞麦面和炒面,但相信这股沾面风潮将于不久的将来被引进新加坡市场。

中太面其特色为弹牙带有韧性,咀嚼起来有乌冬面的Q感,看似我们熟悉的福建面,但没有那么重的碱水味。新加坡食客一般偏爱干捞面,对于宛如荞麦面将面条浸泡的食法,相信会引起食客的兴趣。点沾面时可选择冷或热面,热面其实也不算烫,仅是于中太面内增添温水。(切记日本人对热的忍耐度不似华人的滚烫,热的温度一般维持于85-90度℃左右)


讲解完面条当然要谈谈其浓郁的汤汁,是使用酱油、豚骨、鲭鱼及鱼粉熬煮成,由于原汤浓郁且带有咸味,所以极适合用来沾面。汤汁内通常会有一(或两片)煮到入口即化的扣肉、竹笋、温泉蛋(视你点的配套)及葱花。当然若你胃口大想增加面条、扣肉的分量也可以,加钱即可满足你的大胃口。


食沾面是先将面条浸泡于浓郁汤汁吸味,面条于瞬间吸入汤汁之后,原本单调的面条顿时则展现出汤汁惊人的魅力及口感。于吃面时浓郁汤汁会随即慢慢的冷却掉,其实是可以要求店家帮忙弄热(店家会将一块烤热的石头加入汤头内),让你好好享受食沾面的乐趣。

食完面条之后别浪费汤汁,将摆在桌上的钢壶内的柴鱼汤倒入汤内稀释后还可以饮用。店家也体贴的提供其他调味料让你凭个人喜好来增添汤汁的风味。喜欢面食又想换换口味,我极力推荐你试试沾面。



同样的,在排队之前还是必需先到食卷机购买食卷,人龙纵然再长,我也觉得值得等候,等候时间一般大约是十五至二十分钟,就当做是入乡随俗,来体验一下日本人每日耐心排队等候的生活写照。


哲 TETSU – 品川店
地址:東京都港区高輪 3-26-20
营业时间:11am -11pm (无休)

(備註:所有照片皆使用Iphone4拍攝)


View Larger Map


相关影片:
TETSU 汤汁热石加热法


つけ麺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