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警告

Copyrights 版权
All text and images contain in this blog are NOT to be republished without permission in writing from the copyright holder.
所有文章与照片版权属作者拥有,欲使用任何照片或使用文章之部分内容,请来信与作者接洽。若被取缔将采取法律追诉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Old Airport Road Food Centr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Old Airport Road Food Centre.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October 05, 2011

森品堂:QQ Soya Bean冰冻豆花

(网络随聊)

是因为太多人告知我关于「旧机场豆花战」的事,也刚好到附近办些私人事件顺便瞧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晃了一圈也买了某家的冰冻豆花来品尝,才将一口送入嘴,即知晓是使用豆花粉制成的,口感顺滑宛如炖奶,但少了应有的豆香。冰冻豆花是经由台湾改良的新品种,有别于过往我们所吃的传统豆花,口感较顺滑绵密,这或许是基于台湾人喜欢布丁的顺口,以致在改良豆花上做了类似的思考。

早在去年撰写过七彩豆花,对方也曾经到台湾取经,随着取经的经过,对方也见识了台湾冰冻豆花口味多样化的发展,他回返新加坡后也做了许多口味上的改变及研发。

我不帮摊位背书,但会写这一家道理其实很简单,就基于其售卖的冰冻豆花是以真正的黄豆制成,有黄豆的纯香,口感顺滑,食用后舌头不带涩。

基于当场有做品食的比较,随后我主动找摊主讯问及了解。于闲聊时知晓老板是从台湾师傅那里得到制作冰冻豆花的制作方式,随后经过多项制作实验,品尝来自各地生产之黄豆所制作出来的豆花,从味道上来判断才加以制作,绝非含糊或概括的认定凡是黄豆皆能产出相同口味的思维。经过多次的尝试及确定后,选择以加拿大产的顶级黄豆为制作豆花的基本材料。

老板曾经有想过使用有机黄豆来制冰冻豆花,因为所制作出来的豆花其口感及香气则让老板迷恋不已,但是有机黄豆的价格是一般黄豆价格的五倍,或许未来当客户对品质有需求之时,有机冰冻豆花则会应市推出。




有幸前往参观整个豆花的制作过程,见识工作人员的整个过程,就从使用真实的黄豆经过一夜浸泡、过水后送入冰柜内保湿待用。黄豆浸泡之时也既是它生长的历程,这个过程的孕育将对黄豆的营养成份的部份破坏及重生。于正式制作之时,将黄豆浸水回温,跟着则正式将浸泡过的黄豆研磨取浆,然后进行烹煮、过渣、调配、搅拌、恒温、装碗、滤渣、去泡、降温、稳定以及冷却。


我先前曾讲解冰冻豆花有别于传统豆花,最主要是使用吉利丁来凝固,而传统豆花使用的是石膏,所以若你是素食者,冰冻豆花不适于你使用。

至于其他那些不使用黄豆制作冰冻豆花的摊贩,单单使用豆花粉加奶精制成的冰冻豆花,若你在意自己吃进嘴里的豆花的来源,其实也是见好事,就豆花粉所含有那些物质其来源和出产地以及奶精的化学成份,这些相关的资讯是售卖的摊贩绝对不会透露的,吃不吃则由你自己去斟酌。


QQ冰冻豆花 QQ Soya Bean
地址:
Tampines Bus Interchange (分店)
订购电话:8339 3459
营业时间:11am – 9.30p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qqsoyabean







相关文章:
来找碴:素食者能否食用冰冻豆花?
森品堂:后港《山记饮品》30¢的传统豆花
森品堂:品味之家-七彩奶花









Wednesday, September 28, 2011

来找碴:素食者能否食用冰冻豆花?

(网络随聊)

我原本不想凑热闹撰写这篇稿件,但不断面对一群愚昧到极点的新加坡部落格写手、美食记者以及食客,我所得到的结论是这群受过「高深教育」的年轻一代是「化学剂品」之爱好及拥护者。在加上某美食记者曾在电台节目说道,这是她一生中品过最好的豆花云云……(HELLO~~~你才多大岁数?传统豆花及冰冻豆花都无法区分,你连自己吃的是化学剂品或以真正食材制成的食品都搞不清楚又无法具体形容,还哪来一生中品过最好的豆花?)

泡泡茶、运动健康饮料、即溶咖啡等乃前车之鉴,但大家照喝不误,管它是糖份有多高,管它是化学混合品、管它由头到尾没有一样是真实萃取物,管它什么起云剂,非得等到有人的肝出了事或是国外某地方死了人,这些人才会认真看待加工食品内到底含有那些成份,多数仍抱持着侥幸的态度,认为我国在食品进口的把关上做到滴水不漏(仅是抽样罢了……),持续的执迷不悟。

固然标题与冰冻豆花息息相关,但你真的知道你吃的是什么吗?做为消费者你有知道的权利,但是不是所有售卖冰冻豆花的摊贩有把握解释他们售卖的食品当中含有那些东西。或许你是那种眼不见为净的食客,只要好吃也懒得去管食品含有那些成份,我只能说,身体是你自己的,仅贪图口腹的满足,到头来伤的还是你自己。

在我正式将真正使用大豆制成的冰冻豆花稿件推出之前,我特别撰写这篇「来找碴」让你知道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素食者能否使用冰冻豆花。

我一直鼓励小贩要进化,与我接触过的小贩都知晓,这也一直是我极力推广的思维,将食品的水平提升一直是我最大心愿。但是,若为了谋暴利而选择偷工减料简化食材的使用、准备的过程使用化学品来取代,那这就不是我所希望预见的事。

↑ 冰冻豆花及传统豆花 ↓ 质感的不同
近期冰冻豆花被捧为新宠,冰冻豆花是台湾所研发的成果。从传统豆花演变出来,其顺滑之口感较接近所谓的Milk curd或广式炖奶,这也是与传统豆花不同的所在。但是冰冻豆花不适于素食者食用,若售卖者够胆量,他铁定敢高挂一个「素」字。许多素食者惯性的以为大豆产品就可放心食用,但却忘记了使用来凝固冰冻豆花的凝固剂到底是吉利丁、琼脂还是石膏…。

冰冻豆花一般都会使用吉利丁(Gelatine)或吉利丁粉来凝固,许多人不晓得吉利丁其实是牛骨或鱼骨提炼出来的胶质,主要成份为蛋白质,功能为凝固。很多人皆习惯称它为啫喱粉,但是,另外一种经常被浑淆,也被统称为啫喱粉的即是琼脂,俗称为燕菜精(Agar Agar)。

琼脂或燕菜精是由石花菜或江篱(红藻)经加热至溶化后,加以冷却凝固而成的海藻精华,属植物胶的一种。琼脂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高蛋白质及低热量则是其优点,具有排毒养颜、泻火、润肠、降血压、降血糖和防癌作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认为21世纪健康食品。

而传统豆花则需加入石膏,石膏是一种可食用的中药材,性寒,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所以素食者能不能食冰冻豆花,商家使用的是吉利丁或琼脂则成为关键;反倒是传统豆花基于没有吉利丁所以可以放心食用。

另外要提的是豆花粉,豆花粉是用大豆加工添加蛋白凝固剂制作而成。厂商调配好的凝固剂,主要成分为地瓜粉(sweet potato powder)、太白粉或玉米淀粉(starch)与石膏(gypsum)。所以使用豆花粉制成的冰冻豆花没有明显的黄豆之香气,有的仅是宛如炖奶般的顺滑之口感。有些商家为了达到更顺滑的口感,还加入奶精去调配,食后舌头即会有种涩涩的感觉…

奶精为何物?奶精(Non-dairy creamer; 粉状奶精称为植脂末)添加于咖啡及红茶来增加食物风味以及滑顺口感的食品添加物。奶精的主要成分是氢化植物油、玉米糖浆、酪蛋白、香料、食用色素等,并不含牛奶成份,因此保存上也不需要冷藏。氢化植物油成分,含有许多反式脂肪酸(Trans fats),可能增加罹患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机率。

年轻男性食用豆花也必需适量,在男性发育的阶段,男性摄入过多的雌性激素量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精子的质量和生育能力,过量的雌性激素摄入甚至可能导致男性在晚年出现睾丸癌。

经常听老人家说男性不宜食用太多黄豆其实是有道理的,已经有研究显示,男性食用过多的黄豆,精子的质量也会相应降低,那些在生育方面已经有问题的男性,最好少食用黄豆制成品。除此之外,加工食品更应该少碰。因为许多肉类的加工食品(如香肠、午餐肉、肉食罐头等)中都添有黄豆蛋白,如此厂商能降低生产成本,但却让那些不太适合食用黄豆者摄入更多的雌性激素而导致精子的质量和品质。

黄豆对女性有益,所以多吃无妨。再次强调年纪较小或未来想当爸爸的年轻男性,则应该适可而止,偶尔解馋来上一碗真正的传统豆花或黄豆制成的冰冻豆花都无大碍,倒是那些使用豆花粉制成的冰冻豆花、泡泡茶等就能免则免。

碰到有良心的商家是大家的福气,贪图顺滑口感固然没错,但劣习的将不好的食品大力吹捧,那行为则叫「愚昧」。








Tuesday, December 14, 2010

森品堂: 不在中峇鲁的「中峇鲁卤面」

(网络随聊)

这不是我第一次写卤面,就因为先前曾经介绍过本地备受推崇的老字号「源春驰名卤面」,之后要找到还不错吃的摊贩就比较困难,因此在撰写较有水准的卤面摊则变得相当不容易。

你可以说我挑剔,但我得挑剔绝对有理。我经常强调摊贩在提升自身的烹调水准之时,同时也应该维持食物应有的味道,更改配方若是基于寻找食材上面临限制而不得已必需另寻替代,如此则是情有可原。若是基于方便以至偷工减料或刻意简化烹煮程序,这则是我无法忍受的更改。至今许多摊贩多属半吊子,许多过往根本都不曾知晓何谓厨艺,无从掌握所谓的基本功,连味道都分不清楚,转往从事摊贩生意只是基于想有条新出路,根本也谈不上对烹调有任何想法。

若你一直是我的忠实读者,应该知道我最在乎的不仅是味道,用不用心更是我的首要条件,厨艺是能随着时间而改进,用心则是因为在意所以在烹调时则格外谨慎。用心于烹调,食物即能显现出其味,含糊胡乱的烹调一口即可知晓。

卤面是一道程序马虎不得的美食,单单是卤汁就已经是一门学问,纵然浓稠的卤汁看起来都是一个样,但浓稠的背后绝非含含糊糊,卤汁是使用面粉或番薯粉来勾芡既是关键所在。

旧机场路熟食中心是我个人相当喜爱的熟食中心,虽然先前介绍过的好几摊特色摊贩都结束营业,但这地方仍然像是有待挖掘的美食宝地。这摊命名为「中峇鲁卤面」的卤面摊,过往前往好几次都无缘品尝,前阵子于午餐时段前往才有缘品尝。

命名「中峇鲁卤面」却不在中峇鲁地区营业,而且还挂上「正宗」两字,无疑让我联想到早期中峇鲁巴刹翻新之前,听说有摊备受食客推崇的卤面摊,后来于翻新期间接收到所谓的道听途说,说是迁移到武吉巴督继续营业,但始终无从证实消息得来源。于摊贩聊起,她则透露原先经营此摊的婆婆已经不做了,于是便将摊位顶下继续营业。

单从口音也知晓她来自内地,手艺如何则需要品过才能下定论。点了一小碗来品味,卤汁于味道上确实不差,扎实且带有一丝甜,于味道则抓到个中精髓,只是在吃的过程卤汁则逐渐水化。当然,这不是许多食客所在乎的,绝大多数的食客至今所吃到的版本都是如此这个样,若说这是烹煮时过程简化所造成的也不为过,但口味是相当个人,有些食客就喜欢卤汁水水的,这是个人饮食习惯的问题。

整体上我只觉得味道不差,有提升的空间,就在于摊贩肯不肯投入心思让自家卤面提升至另一个更有质感的层次罢了。目前它只需突破那道用心的防线即能上位,目前尚未达到那种会让我特意回返来满足口腹之欲的水准。

中峇鲁卤面 Tiong Bahru Lor Mee
地址:51 Old Airport Road Food Centre #01-129
营业时间:9am – 卖完为止;9am - 1pm(星期天)




Tuesday, July 20, 2010

森品堂:大巴窑罗惹



对罗惹这道小吃说不上喜欢但也不排斥,每当看见罗惹即会让我忆起童年时第一次接触这道小吃的回忆。

仍住在乡村的年代,村口的马来大婶在其家门口摆档买罗惹,经常会吸引一群小孩上前凑热闹。一个华裔小孩混在一群马来孩童当中,总是比较容易引起注意,平时不苟言笑的脸孔,每当见到我时脸上总会绽放笑容,什么原因我也不清楚,只能说她对我很好。她总是对我说些似懂非懂的马来语,偶尔还会给我弄一小份罗惹给我品尝…。

喜欢看她拌罗惹时熟练的样子,其动作一气呵成,从下混合椰糖的粗砂糖、罗望子汁、虾膏开始,到以小刀将姜花、黄瓜、沙葛、凤梨刨进器皿当中搅拌,跟着将汆烫过的蕹菜及豆芽再搅拌,撒上花生粉,将所有食材盛在蕉叶扎成的容器才算大功告成。
而今售卖罗惹的马来摊贩在新加坡几乎绝迹,这道原本属于马来小吃被华裔摊贩“横刀夺爱”,从原有不起眼的素食拌菜,不断改进及进化后,再变出新花样来,尤其是当油条、豆干包、烤鱿鱼丝以及皮蛋都来凑热闹。

这些年较少主动提议吃罗惹,偶然与身边友人聚餐时,友人多数会点一份来打牙祭。在众多罗惹摊贩当中若要我推荐,旧机场路熟食中心的大巴窑罗惹肯定会是个人首选。虾膏的挑选、自制的辣椒酱、花生粉的香气、刨蔬果的厚度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整碟罗惹湿度的均匀。


酱料拌炒时适度的将食材裹上,蔬果不会释出大量的水分,而酥脆的油条及豆干包也不会因为酱料太稀而吸入过多的酱料而导致外层软化,即使吃完后碟子也不会留下过量的酱料。但若留意其他罗惹摊贩,许多在食完之后,碟子剩下大量的稀释酱料。
现今掌舵的是老摊主的女婿林先生,丈人仍前来帮忙,趁下午客人没那么多之时与他做访谈,他亲切的态度让我留下良好印象。他透露丈人程先生于1971年就开始售卖罗惹,而他则是在04年才接棒。问他何以会装上电子号码仪器,他说是基于摊位有些狭窄,两旁都有摊位在做生意,当大量客人排队时会挡到邻居做生意,为了避免造成他人的不便才特意装上。(售价$3-$5)


大巴窑罗惹 Toa Payoh Rojak
地址:51 Old Airport Road Food Centre, #01-108
营业时间:12pm – 8pm, 星期天休息




Tuesday, June 29, 2010

森品堂:南星福建炒虾面



你愿意等上45分钟为了就是吃一碟著名的福建炒虾面吗?

有人趋之若鹜,有人则不为所动,认为无需与他人一般前去凑热闹。无论你如何看待,南星福建炒虾面一直都在我的推荐名单内,却基于去年已推荐许多位于旧机场路熟食中心的摊位,而拖延至今长达一年的时间才写。

这摊福建炒虾面名气响亮,无需我特别介绍,爱吃福建炒虾面的国人老早已将它捧为明星摊贩。好几次经过都见摊位特别繁忙,我也识趣的不去打扰人家做生意。

这是我第二次介绍福建炒虾面,先前推荐黄金熟食中心的“海南福建炒虾面”其实也和这摊有一些些渊源,经营海南福建炒虾面的梁老板的父亲当初帮他人打工时学会炒虾面手艺,而该位老板与南星福建炒虾面的黄老板属亲戚关系。


固然同是福建炒虾面,两摊则各有精彩,一干一湿尽其施展各自特色。南星的版本则比较湿,虾面里头还带有汤汁。两摊相同之处是舍弃使用粗米粉来炒。一般摊贩不使用细米粉,主要原因是因为工多,米粉要预先浸泡,浸泡的时间不足,米粉在烹调时容易断且散开来,如此卖相就不好看。

另一个原因则是细米粉在量方面的使用比粗米粉还要来得多,炒好之后卖相看起来不饱满,对食量较大的食客而言就感觉份量较少。米粉原本属无味,细米粉吸味快,吸足汤头的精华,于入口时能彻底感受到汤头的鲜甜,这也是粗米粉无从比较的优点。
整碟炒虾面除了油面、米粉、鲜虾、墨鱼以及豆芽,黄老板的炒虾面还有一项有别于他人的所在,既是没有辣椒酱提味,用的则是切丝段的辣椒及酸柑。也既是如此,其炒虾面颜色看起来也比较贫乏,给予人平淡的观感。但是,只要你品尝过,即刻了解何以有人甘心等待45分钟,为的就是那极为饱满的口感。


南星福建炒虾面(后港)Nam Sing Hokkien Fried Mee
地址:51 Old Airport Road Food Centre, #01-32
营业时间:11am – 售完为止




Tuesday, June 08, 2010

森品堂:老夫子炒粿条



很多人面对炒粿条这道美食时是无法抗拒的,纵然会数尽它的各种不是,说它油腻不健康、胆固醇含量高,但是,只要将它摆在眼前,大家的防线还是会功亏一篑,抵挡不了它的诱惑。

森品堂写了一年多,至今还是第一次介绍炒粿条,这道美食曾无数次被旅居在外的国人票选“最怀念的本地美食”,管它是多油腻、多不上相、多廉价,它始终在国人的心目中有一定的份量。

炒粿条原本是道上不了台面的面食,论及其卖相,乌漆麻黑的极不讨好。但炒粿条之所以受到喜爱,主要是其香味及口感。粿条炒得好不好,火候为主要关键,在翻炒的过程中,其节奏的拿捏及时间上的掌握,让食材于锅中翻搅时所产生的“锅气”,是炒粿条之精髓所在。

炒粿条不外乎就是河粉加油面以甜酱油提味于大火快炒,当然其中必定少不了的既是猪油,这也是多数人议论的所在,但若是少了它,即使里头有丰富的食材,那味道就是显现不出来。必需指出画龙点睛的灵魂食材:蛳蚶或蛤,若少了它,炒粿条就是少了一些特殊的味道。当然,若体质对贝类敏感或担心肠胃不适,还是建议不要加入。

炒粿条与鸡饭是国人最多争议及探讨的美食,大家心目中都拥有自己喜爱的摊贩,无论他人如何吹捧,我对这两种美食的撰写都处理得非常小心。老夫子炒粿条于国内颇有名气,摊位前之长龙自然有其原因,于去年就前来品尝,但我仍然坚持用一年的时间去试其味。

许多售卖炒粿条的摊贩多以大锅炒的方式运作,老板也坚持一碟一碟地炒,以较精致的作业方式让食材或火候都达到精准的控制,而让两者加以融合一体,让食客的味蕾瞬时感受到炒粿条的精髓。

固然“锅气”不算十足,其带有火候之口感已让我无从挑剔,甜酱的选择已让我感觉诚意所在,至少甜酱与粿条经翻炒不会释出一股难以下咽的苦味,就冲着这份诚意我买老板的账。(售价$3-$5)


老夫子炒粿条 Lao Fu Zi Fried Kway Teow
地址:51 Old Airport Road Food Centre #01-12
营业时间:11am – 11.30pm



Tuesday, July 21, 2009

森品堂:现做现卖肠粉




每每提起肠粉,诸多美好回忆涌现脑海⋯。

小时候家住在友诺士及景万岸一带的乡村地区,有位常年挑着扁担售卖猪肠粉及肉包子的老伯每天都会经过老家门口,之所以印象深刻是他将热腾腾的猪肠粉以颇大的榄仁树Sea Almond Tree)叶子盛着售卖,仍依稀记得那股香气,或许是榄仁树叶遇热时散发出独特的香气也说不定。

住香港期间,每天早餐都到茶餐厅打包肠粉,见师傅以其利落的手抓起一把热腾腾的肠粉再将它快速切成块状,淋上生抽、香味四益的芝麻酱及甜酱,外加大量的芝麻,那道诱人的芝麻香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现今都不会称有馅的肠粉为“猪肠粉”,“猪肠粉”多数指的是没有馅料的白肠粉。

而今天要介绍的小吃正是有馅的肠粉,之所以会推荐主要原因是现点现做,于口感上肯定新鲜。这类肠粉印象中是在80年代被引进,基于里头包馅有别于传统猪肠粉,所以即可受到食客的欢迎。摊主透露早期于后港罗弄阿苏营业,后来搬到这里就持续做了20多年。

见肠粉有包叉烧、虾仁、香菇及鸡肉等馅料(每份$2),点了叉烧及虾仁各一份。摊主手脚利落,没三两下子即将热腾腾的肠粉弄好,淋上生抽,大量的葱花及葱油即可上桌。粉皮薄厚适中,馅料上下手丝毫不寒酸,吃进嘴里尽是满满的馅料。虾仁事先曾处理过,所以于口感上相当鲜脆。

另外值得推荐的是相当受食客欢迎的“腐皮虾枣”及“炸饺”($4至$10),虾枣看似小巧看起来也没什么稀奇,但馅内的马蹄颗粒于咀嚼时让这道小吃加分许多。

若喜欢油炸小吃但又嫌虾枣不够过瘾,其炸饺应该可以让您解馋,其表皮炸得极为酥脆,咬下时仍有“卡兹卡兹”的脆度,连我这种不偏爱油炸食品的人都停不了手⋯⋯。


OMY食天堂刊载


19/8/2009 OMY食天堂刊载



现做现卖猪肠粉
地址:Blk 51 Old Airport Road Food Centre #01-155
营业时间:8am – 8pm 星期三休息(每隔两星期)



Tuesday, July 14, 2009

森品堂:创意料理“犇烧河”




近期许多摊贩将异国风味美食引进熟食中心及咖啡店,许多好模好样的风味美食被大肆“凌辱”,原貌被改得面目全非或刻意本土化,看在眼里则异常的心痛⋯。

原本有意介绍味道清甜及健康的越式牛肉粉,基于冷门,所以熟食中心或咖啡店都不好找。偶然与友人到翻新后的旧机场熟食中心寻美食,却意外的找到售卖越式牛肉粉的摊位。

告知摊主想品尝他的越式牛肉粉,闲聊时他则提议品尝他的创意菜。最初还有些担心又会是一道背负着“坎坷”背景的异国改良风味菜,因此我不敢又太多的期待。

在端上桌时,料理卖相还不至于让我惊喜,但味道倒是超出了想像。料理看似红烧牛肉,配上河粉、新鲜洋葱及豆芽,淋了乌黑酱汁后,再以芫荽和炸葱油点缀。

摊主告知使用的是牛腱,牛腱(Beef Shank)即是牛的前后腿肉,筋肉相连为特点,蛋白质高、脂肪低属于瘦牛肉。营养价值比一般天然食品高,孕妇多食有益,不仅补充营养同时还增强免疫力,而且不会对血中胆固醇浓度造成负面影响。

牛腱口感鲜嫩不老,牛筋柔则软得入口即化,那微酸的酱汁让人胃口大开。牛腱无须煮得太久,否则化开来卖相不好,反倒是入口即化的牛筋需熬煮长达4 小时才能达到效果。或许你不爱生洋葱的辛辣口感,但它具有抗菌功效,多食有益。

喜欢它配及的辣酱,有点类似鸡饭的椒酱但味道带酸,摊主透露是因为辣酱里头加入两种醋来调制。无论是将牛腱沾辣酱食用,或者将辣酱拌入河粉一同食用都行,随个人喜好。

这道创意菜原本没有中文名字,摊主问我可否为它命名,能有如此荣幸也让我的美食撰写生涯多了一份荣耀。

我为这道创意菜取了个较特别的名字,先取越南河粉“Pho”的谐音,以“奔”的古字“犇”来象征“牛”,看似红烧的“烧”及河粉的“河”三个字来做结合,正式取名为 “犇烧河” 。
(售价:$4 )。





J & J Special Beef Noodle
地址:Blk 51 Old Airport Road Food Centre #01-162
营业时间:10.30am – 9pm 星期一休息(公共假期除外)


OMY食天堂刊载





Saturday, July 11, 2009

森品堂:侧记旧机场路熟食中心



(网络随聊)

《森品堂》已接近第二季尾声,而这段期间仍马不停蹄地到全岛各处寻觅真正好吃的美食,固然辛苦但我觉得是值得的。

来到翻新后的旧机场路熟食中心,最初还是有些担心,领教过中峇鲁熟食中心翻新后沦落为一个如同“虚设”的硬体设施,其独特魅力浑然消失。基于前车之鉴,对翻新后的熟食中心都不敢抱以太多寄望。

逛了两圈了解中心内售卖那些食品后,才决定挑选那些摊位来试菜。这一次于旧机场路熟食中心发现许多值得推荐的摊贩,本来是想慢慢推荐,但我实在是按耐不住想快一些将这些好吃的美食与大家分享。

这里预先让读者知晓,未来四周我报《森品堂》专栏的美食介绍全都会集中于旧机场路熟食中心,这一次就当作是 “旧机场路熟食中心美食特辑”,希望读者能提出想法及意见,若喜欢这种特辑方式的处理,未来我会继续以此方式给大家做一些更深入的撰写。

首先登场的是一道全新创意料理“犇烧河”(犇:念“奔”),承蒙摊主的信任让我有机会为这道创意菜取名⋯⋯⋯
(刊登日期14/7/09)


跟着会是大家都相当熟悉的小吃“肠粉与虾枣”,肠粉即点即做,口感不仅新鲜而且爽口非常;传统福建小吃“虾枣”,摊贩以其家传秘方炮制,让人再三回味⋯⋯
(刊登日期21/7/09)


谁会料到熟食中心内会售卖比利时点心“列日窝夫-Gaufres de Liège”,而且还以最传统及正宗材料来制作这道纯手工制的点心。当初由比利时合伙人传授其家传制作法,而今于新加坡扎根,食客无须到比利时都能吃到这道美食,除了只能说是幸福以外,真的没有更贴切的形容词了⋯⋯(刊登日期4/8/09)


其他例如:榴莲泡芙、虾面、卤面及鳄鱼餐等,也会尽其所能的介绍给大家。若您等不及我的推荐,亲自跑一趟旧机场路熟食中心去大快哚颐吧。

记得留言与我分享喔!